2 “通知”充分吸纳了我国近些年在漏损控制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各级政府和供水企业高度重视漏损控制工作,随着《标准》《指南》的相继推出,我国漏损控制工作进入了快车道,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供水漏损控制之路,多个城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漏损控制实践。在整体控漏方面,绍兴市通过开展管网普查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、推进分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等举措,漏损率从2001年的20%降至目前的5%以下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郑州市持续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、管网计量分区建设、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等举措,近五年完成了112 km的老旧管网更新及改造,基本完成了7个一级计量分区、25个二级计量分区、1882个独立计量区(DMA)的建设,通过安装物联网传感设备对供水全流程进行了智能化建设。经过多措并举,2021年底漏损率达到7.48%。在居住社区共有供水管网管理方面,常州通用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了587个二次供水系统,涉及525个小区。近年来,通过构建4个一级分区,18个二级分区以及300个DMA,逐步完善了分区计量管理体系,并结合压力调控、智能探漏等措施,漏损率从2011 年的23.63% 降至9.23%,探索出了一套水司接管二次供水下的漏损管理道路。在合同节水方面,2016年,绍兴水务与湖州水务开展合同节水合作,湖州水务负责硬件设施、软件平台建设,绍兴水务提供检漏测漏服务,双方共享漏损控制收益。五年来,湖州市漏损率从20%降至5%以下,探索出了一条节水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节水道路。在DMA管理方面,欧美国家的DMA管理主要通过分析最小夜间流量判断新增漏失。近年来,借助物联网水表的快速普及,我国有些城市在传统DMA最小夜间流量分析基础上,逐步建立起了小时级的DMA水平衡分析方法,将DMA管理的时间粒度从天推向小时,实现了漏损的更精细化管理。“通知”充分吸纳了这些成功经验,提出“对超过使用年限、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”“推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、完善市政、绿化、消防、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”“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、精准识别管网漏损点位”“推广合同节水模式”等。 |